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以教风促学风,提高教学质量..

发布日期:2011-11-10    作者:     来源:     点击: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育部明文规定教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教学质量也是重头戏,因此各高校都想尽办法引进高水平的人才,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主动性;学校也为学生创造好的条件,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但是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转型期对高校的影响,近几年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明显,有些高校的教学质量还有下降的趋势,造成部分毕业生下不去、用不上、留不住,部分毕业生毕业就得失业。本人认为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真正原因是教风与学风关系处理不当,教师没有把全部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部分学生主要精力也不在学习上,也就说教风学风不正影响各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风与学风的现状
  首先,目前的教学缺乏好的教风,没有形成良好教师职业精神与岗位规范,反映在教师教学投入不高,教学手段单一,课程设计粗糙,教学内容滞后,更严重的是对学生基本上采取放任态度,平时只管自己在课堂上讲,疏于对学生学习的督促与考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两个环节相互脱节。许多课程,即使是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学习期间没有给学生布置作业,没有考试,放任学生逃课,即使布置作业而学生不交作业也没人管。在课程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往往在学期最后一两星期突击学习,然后到考场临场发挥,考完后就基本忘光,没有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这当然也无助于学生自我更新能力的提高。
  其次,通过纵向比较发现,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高考一般是学习努力程度的顶点。学生进入大学,由于没有教师的督促、父母的压力,学习努力程度就进入了抛物线的后半段,持续下滑。因为中国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在外力监督和压力下学习,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风气,进入大学后一旦直接进入这种让学生自愿学习的教学方式,没有了压力、管理与监督,大部分学生就不可避免地放任自己,不努力学习,大学成了镀金、混文凭的地方。在中国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完全凭着学生自身的自觉性和市场力量的督促只能对少数学生有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只会害了他们。
二、教风与学风的关系
  首先学风取决于教风。好的教风滋生培养刻苦勤奋、脚踏实地、上进求真的良好学风;不良教风则惯纵助长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浮躁放纵的坏的学习风气。严师才能出高徒。如果教师能够以高的标准要求学生,选用一流教材,补充课下阅读材料,定期布置作业,强化考试和测验,学生很自然就会认真对待学业,抓紧学习,消化教学内容,查阅资料,完成作业,积极准备考试,学习风气才会正。
  其次学风促进教风。好的学风也会激励教师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刻苦钻研业务,精心备课,采用多种授课方式,采用先进的优秀教材,以学生为本,时时关心学生,形成优良的教风,否则个别教师就要被学生淘汰。
     因此,改善教风与学风就显得异常重要。但学风和教风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关措施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的教风促成好的学风,好的教学制度措施促成好的教风与学风,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抓教风促学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教师上课要有完备材料   教师上课必须携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教案、教材等有关材料,杜绝教师上课不备课现象。
  2.教师授课要用先进的教材 好的教材对于学生把握一个学科的基本内容与前沿知识至关重要,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同时也能够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差的教材会起到反面的效果,误导学生,打击学生学习兴趣。目前在教材选用方面基本上由任课教师指定,随意性很大,在缺乏相关配套措施的情况下,教师往往不会主动选用内容丰富、有一定难度的优秀教材,因为这会增加他们的备课成本。所以教师在选用教材时一定要以学生为本,选用优秀的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课堂管理 上课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不要只顾自己讲授,也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学生的人数、课堂的纪律,教师上课最好要点名、要提问,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后要安排适当的作业,晚自习要进行必要的辅导。教师要切记“严师出高徒”,对学生千万不要太松懈。
  4.教师要以学生为本,热情为学生服务 教师不要高高在上,要经常和学生谈心,和学生交朋友,要关心爱护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你,才喜欢你上的课,再加上渊博的知识,学生才会佩服你,你有可能就会改变某些学生的命运,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所以教学要以学生为本,热情为学生服务。
  5.加强考试管理,督促学生学习 考风考纪是校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精神面貌的体现,建立良好的考试氛围,形成良好的考试风气,对学生是公平、公正的体现,通过考试真正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改的目的。一要严格考风、考纪,严把出题关、阅卷及试卷材料的整理关,使考试走向良性循环,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实行考教分离。二要加大考试改革力度,使考试成绩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要不断探讨考试教学改革的方法,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课提倡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考试,要求增加实训成绩的比重,加大平时作业和考核在总成绩的比例,鼓励采用开卷、论文、口试等方式进行考试。

                                                                                 (供稿:牛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