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工学子之家)随着 2025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我校考研学子再传佳音!一批批怀揣梦想的学子以扎实的学识、坚韧的毅力叩开名校之门,在学术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谨向所有成功“上岸”的同学致以热烈祝贺,愿你们在新的求学征程中以笔为剑、以梦为马,在知识的沃土中深耕不辍,于科研的高峰处勇攀新巅。

姓名:曹一旋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河南理工大学
录取专业:交通运输

姓名:陈广占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衢州学院
录取专业:机械工程

姓名:陈经雨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上海电机学院
录取专业:清洁能源技术

姓名:陈仕轩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河南科技大学
录取专业:车辆工程

姓名:程国强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河南科技大学
录取专业:材料与化工

姓名:程晓展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中国地质大学
录取专业:机械

姓名:范存超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安徽理工大学
录取专业:机械

姓名:冯俊富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河南科技大学
录取专业:车辆工程

姓名:关梦巧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集美大学
录取专业:机械工程

姓名:郭家豪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五邑大学
录取专业:材料与化工

姓名:郭金详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新疆大学
录取专业:机器人工程

姓名:韩名扬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新疆大学
录取专业:材料工程

姓名:李梦佳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湖南理工学院
录取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

姓名:连续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黑龙江科技大学
录取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姓名:刘兵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燕山大学
录取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

姓名:刘首一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上海电机学院
录取专业:电气工程

姓名:刘希涌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青岛农业大学
录取专业:兽医

姓名:鲁航龙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河北师范大学
录取专业:车辆工程

姓名:孙鹏博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大连工业大学
录取专业:机械

姓名:王华龙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长江大学
录取专业:农村发展

姓名:王嘉琳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北京体育大学
录取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姓名:王艳坤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沈阳工业大学
录取专业:资源与环境

姓名:王喆喆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郑州轻工业大学
录取专业:机械工程

姓名:王振洋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河南科技大学
录取专业:机械工程

姓名:魏嘉隆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广东海洋大学
录取专业:交通运输

姓名:向海燕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黑龙江大学
录取专业:机械

姓名:杨林樵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东北农业大学
录取专业:电气工程

姓名:杨龙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中原工学院
录取专业:材料工程

姓名:尹灵强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三峡大学
录取专业:电气工程

姓名:张彩琴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宁夏大学
录取专业:机械

姓名:张富财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中原工学院
录取专业:材料与化工

姓名:张宏业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中原工学院
录取专业:机械

姓名:张佳伟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河南科技大学
录取专业:电气工程

姓名:张家豪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河南科技大学
录取专业:机械工程

姓名:张腾飞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上海电机学院
录取专业:机械

姓名:张煜烁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五邑大学
录取专业:材料与化工

姓名:张远航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东莞理工学院
录取专业:机械

姓名:张泽坤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太原理工大学
录取专业:航空工程

姓名:郑一鸣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录取院校:内蒙古大学
录取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在学校统筹部署下,机电工程学院2025年考研工作成果显著,报考人数197,报考率达23%,录取率20%,9名学生被国内重点高校录取,专业覆盖机械、电气、自动化等领域及跨学科方向。
为提升考研成效,机电工程学院从三方面发力:宣传上,举办考研动员会与经验分享会,邀请优秀毕业生传授备考、择校技巧;利用官网、公众号等平台实时推送招生简章、调剂信息,激发学生考研热情。指导方面,组建教师团队开展一对一咨询,依据学生基础定制复习计划;邀请专业课老师,传授解题技巧。服务保障层面,开设公共考研自习室,全程跟进报名、复试等关键环节,专人提醒重要信息;组织心理讲座与咨询,缓解学生备考压力。
后续将重点改进: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充分发挥专业学术专家作用,建立考核机制提升指导水平;通过学术讲座、学科竞赛加强学风建设,推行一对一帮扶激发学生动力;加大自习室投入,建立考研服务中心整合信息,深化校际合作拓宽调剂渠道,完善心理服务体系,全方位提升考研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