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珍爱生命,严防溺水”安全知识科普

发布日期:2025-08-30    作者:     来源:     点击:

(文/刘鹏帅)夏季是溺水事故高发期,大学生群体因户外活动增多、安全意识松懈,成为溺水风险较高的人群。掌握防溺水知识,既是对自身生命负责,也是对他人安全的守护。

防溺水要牢记

一、明确高危场景 主动规避风险

多数溺水事故发生在非正规水域,大学生需重点警惕以下场景:

野外自然水域:如无人看管的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底可能存在暗礁、淤泥、水草或暗流,一旦陷入难以自救。

危险涉水活动:不熟悉水情时擅自游泳、跳水、滑水,或在酒后、疲劳状态下靠近水边,身体判断力和反应力会大幅下降。

意外落水情况:在水边散步、垂钓、拍照时,因地面湿滑、重心不稳意外坠水,尤其需注意夜间或光线不足的环境。

二、牢记自救要点 科学应对危机

若不慎落水,保持冷静是自救的关键,盲目挣扎会加速体力消耗:

调整姿势:迅速放松身体,采取“仰漂”姿势,头部向后仰,口鼻露出水面,避免呛水,为呼救或等待救援争取时间。

避免慌乱:若被水草或杂物缠绕,切勿猛力拉扯,应轻轻拨开或调整身体姿势,缓慢摆脱束缚,防止越缠越紧。

合理呼救:在体力允许时,有节奏地呼喊“救命”,吸引附近人员注意,同时观察周围是否有漂浮物(如树枝、木板),抓住可借助的物体增强浮力。

三、严守救援原则 杜绝盲目施救

发现他人溺水时,大学生需坚持“智慧救援、安全第一”,杜绝“手拉手”等危险方式:

优先呼救:立即呼喊周围人员帮忙,同时拨打110、120,清晰说明溺水地点、人数等信息,为专业救援争取时间。

借助工具:利用现场物品开展救援,如向溺水者抛投救生圈、绳子、长竹竿、塑料瓶捆扎的漂浮物等,让对方抓住后再缓慢拉向岸边。

禁止盲目下水:除非具备专业救生技能,否则不要擅自下水救援,避免因水情复杂、体力不支导致自身遇险,造成“多人溺亡”的悲剧。

生命不可逆,安全无小事。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更应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远离危险水域,主动学习防溺水知识,既守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也成为防溺水宣传的积极参与者,共同筑牢夏季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