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素质教育 >> 正文

暑期“三下乡”‖机电工程学院开展为“生命之树”浇水、施肥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5-07-08    作者:     来源:     点击:

(文/李勇齐 图/杨展硕)6月30日清晨6点,闹钟的声响刺破了沉睡的黎明,道路两侧的路灯还晕染着朦胧的光晕,行李箱的滚轮与石板路碰撞,发出细碎而轻快的声响,随着司机师傅踩下油门,路边的树影飞速向后倒退,机电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一刻正式启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志愿者们准时抵达了生命之树关照中心。

当志愿者们推开那扇斑驳的院门,踏入这座静谧的院子,目光触及正在康复的孩子们时,心底涌起对生命的无限感慨——那些在困境中顽强生长的小生命,正用最坚韧的姿态诠释着生命的伟大。孩子们的笑容像清晨的露珠,纯粹得能治愈世间一切阴霾,美好得让人心头发颤。

从6月30日到7月2日,三天时光里,志愿者们与康复中心的孩子们朝夕相伴,彼此的距离在日常点滴中渐渐拉近。曾经有些腼腆的孩子,眼角眉梢多了几分舒展,笑声也愈发清亮。

协助患有DMD的孩子起床时,志愿者们的动作轻得像托着易碎的琉璃。DMD引发的肌肉萎缩让孩子们的肢体活动受限,每一个抬手、转身的动作,都需要志愿者们屏住呼吸小心辅助。穿衣服时,他们会先轻轻揉捏孩子僵硬的关节,再顺着肢体的弧度缓缓穿好衣袖;分组陪孩子们刷牙时,志愿者们半蹲在轮椅旁,手把手引导他们握住牙刷,用温水一点点轻柔地清洁口腔。在志愿者眼中,这些孩子从不是“有缺陷的存在”,而是被折断羽翼却仍在奋力振翅的雄鹰,每一次扑腾都闪耀着不屈的光芒。

早餐过后的时光,没有手机屏幕的光亮,却盛满了更动人的色彩。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朗读古诗,稚嫩的声音里藏着对古人风骨的向往;或是迎着清晨的阳光练习发声,细碎的光影落在他们轮椅上小小的身躯上,竟透出蓬勃的生机,仿佛每一寸肌肤都在努力汲取着阳光的力量。此刻的院子格外安静,只有孩子们的声音在空气中流淌,温柔得像裹着棉花的风,却又充满破土而出的生命力。

夜幕降临时,与孩子们约定好的直播唱歌如约开场。握着麦克风的小手微微颤抖,歌声却格外清亮。直播间里滚动的弹幕像一片温暖的海,“真棒”“加油”的鼓励不断涌现。这场直播成了一扇特殊的窗,让更多人看见这些孩子在病痛中绽放的生命之光,那光芒里没有怯懦,只有向阳而生的倔强。

志愿者们渐渐明白:这些需要更多照料的孩子,从未因疾病熄灭对生活的热忱。他们用清澈的眼睛告诉世界,尊重从不是居高临下的怜悯,而是平等对视时,看见彼此灵魂里共通的坚韧。

三天时光,志愿者们从初来时的手足无措,到如今能熟练地配合孩子们的节奏。在这里,没有“谁比谁更强大”的定论,每个生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闪耀——孩子们用笑容教会志愿者何为“顽强”,志愿者用陪伴回应着这份生命的馈赠。这份双向的成长,让每个日夜都变得沉甸甸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志愿者们会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前行,努力为更多孩子的生命里,添上一缕温暖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