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建设

政治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党团建设 >> 政治理论学习 >> 正文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布日期:2016-03-09    作者:     来源:     点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内容简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它生动地体现了实践的发展对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作用,鲜活地表明了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对生动实践的正确引领和指导。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科学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不断总结新经验,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丰富的理论创新领域,受到热烈响应。许多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结合思想、工作实际,撰写出有见解、有深度的体会文章,不断兴起学习、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热潮;同时,也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重大战略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普及发挥着积极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 的一项基本原则。
  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 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 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 ,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 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 化目标出发,几乎是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 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 的辩证关系,并将此类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包含在整个时代演化的共性趋势 之中。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的战略,必然具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哲学内涵 。面对实现其战略目标 (或战略目标组)所规定的内容,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具体条件,去规定实施战略目标的方案 和规划,从而组成一个完善的战略体系 ,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去寻求国家战略实施过程 中的“满意解”。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出发,其体系具有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
  其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发展度强调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特征,即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在是真正地发展?是否在是健康地发展?是否是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 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
  其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协调度强调了内在的效率 和质量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规范。即能否维持环境与发展 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市场发育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当代 与后代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
  其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即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持续度更加注重从“时间维”上去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建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征,即数量维(发展)、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从根本上表征了对于发展的完满追求。
  科学发展是一种能力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是实践创新的伟大成果,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如果凭一知半解、凭主观愿望、凭老的经验,不可能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科学发展能不能上水平、党员干部能不能受教育、人民群众能不能得实惠,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有没有真本领 的试金石。作为科学发展的引领者、正确思路的决策者、实践行为的示范者,领导干部要真正担当起领导科学发展的责任 ,就必须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 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