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统筹”以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为内容,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整体推进为目标,以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为途径,着眼于全面发展,囊括了当前改革和发展所要解决的一系列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 全面发展的战略构想。
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是“五个统筹”的基本内容。任何社会的进步都是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结果,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证,文化是先导,三者紧密关联,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统一于社会的发展之中。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 的第一要务,经济增长是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等同于发展。如果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偏离全面发展观 ,不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忽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那么在“发展”中一些社会矛盾不仅得不到解决,反而会愈演愈烈,最终将会付出沉重代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全面发展思想,不断促进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三个文明”整体推进是“五个统筹”的重要目标。“五个统筹”着眼于“三个文明”整体推进的目标,深刻回答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人类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与之相适应,人类的文明形态分为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的进步;政治文明是人类改造社会的成果,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过程中,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既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又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源泉与动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 ,又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和基本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则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三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之中。
经济社会自然协调统一是“五个统筹”揭示的发展道路。发展是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它包括物质生产的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的发展,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等。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最基本的动力,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三者互相依赖,不可或缺。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发展的协调统一,是“五个统筹”的显著特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满足人民物质生活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但依然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水资源贫乏、土地沙化加剧、江河水患频发、城市水源和大气污染严重等等,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基于此,十六大提出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 。要达到这个宏伟目标,必须坚持“五个统筹”,树立全面发展观 ,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 ,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努力从社会的一维经济发展,走向社会财富 、健康、文明三维繁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